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1章 最后的金山卫 (第3/6页)
战端开启之前就逃离了家园,不愿意走的也基本被62师官兵们用枪逼着离开。 房子被炸毁了,人员的伤亡虽然不是太大,装备也没有损失多少,但炮兵却被牢牢的给压制住了。就算他们想顶着来自于天上的威胁继续炮击,那也是不能的,在中方指挥官眼里,炮,永远比人命重要的多。这是很悲哀的事,但却被所有中国军人所接受。 因为,中国穷啊!如果炮没了,以后就没了,就得有更多的人去战死。 至于最前沿的阵地,则是被十几艘护卫运输舰的巡洋舰和驱逐舰用舰炮给反复的犁了几遍,等到第三波第四波预备队冲上阵地的时候,其实早已经没有什么阵地了,除了一个个大弹坑以外。 第三帝国战地记者甚至从望远镜中看到了中国军人干的一件极为“丧心病狂”的事,虽然这件事他基于人道主义并没有详细记录在他的回忆录中。中国军人在沙包尽毁,面对日本人冲锋的时候,竟然选择用阵地上战死的同僚的遗体垒成工事,将重机枪和轻机枪放在其中对敌人进行射击。 (注:这并不是作者杜撰,事实上在淞沪罗店之战,也就是川军第26师和日军反复拉锯的战场上,失去工事的川军就用战友遗体垒成工事向日寇射击,击退日军数次,大量毙伤日寇。那是华夏历史上最壮烈的一幕,真实的体现了中华军人以我血rou卫华夏的铮铮誓言。第26师,能站着走出战场的,全师仅余600,战损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随后的松江之战,领命支援松江的他们最终仅能出兵127人,但他们,依旧赶赴战场。请为他们致敬。) 是的,第三帝国战地记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