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大清第一纨绔_分卷阅读17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9 (第3/4页)

的只是一支,而非全族,所以这位小乌雅氏,同她先前一样,也是包衣出身。

    胤禛说的话其实很委婉——以小乌雅氏的身份,别说做正妃,连做侧妃、格格都不够。

    按说乌雅氏封后的时候,原该再抬抬身份的,当时也有大臣提出抬旗的事儿,但康熙却没有理这个茬。

    乌雅氏原有些想不通,后来才被胤禛点醒:康熙这是在替胤祚日后打算呢!我朝以孝治天下,新君登基,必要加恩母族,否则难免被后人诟病,然母族势大,又常常会和太后一起,里应外合,制约皇帝。

    如今康熙不顾人非议他“皇后身份太低”,而将乌雅氏合族抬旗的事儿留给胤祚,就是为了让胤祚拿此事去施恩母族,有了这个天大的恩情,日后胤祚再对母族如何,也不会有“刻薄寡恩”之说。

    这样想下去,乌雅氏对康熙为什么封她为后也认识的更清楚了些:她出身包衣,若是直接封胤祚为太子,胤祚的出身便是他身上的一个污点。但是若先封她做了皇后,所有人便只会想,她的出身配不配做皇后,而不会去想身为皇后嫡子的胤祚配不配做太子……

    同样的,出身低微的胤祚登基之后,给母族抬籍,旁人会说他是在自抬身份,但若是嫡子身份的胤祚登基后给母族抬旗,就成了孝顺之举了。

    若换了年轻气盛的,想到这一点怕是会心中不忿,但德妃在宫中沉浮数十年,一点点爬上高位,对有些东西想的很透:母凭子贵,子凭母贵,在宫中都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儿,胤祚在康熙心中的分量越重,她在宫中的地位也就越稳——康熙为胤祚考虑的这般周全,对她只有好处。

    虽然想的通透,但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