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0 (第3/4页)
是第一次师父向她问策。 “何以治国?德乎?法乎?”萧太傅问道。 陆若华听后心中一惊,不是因为这个题目太大,她回答不上来,而是因为这个题目是朝中如今最热门的话题。前段时间,朝中崇尚法家的朝臣提出要重修律例,让天正帝崇尚依法治国。本来是件好事,但是这些尚法的人隐隐有排斥儒家以德治国的意思,甚至用起晋代葛洪的话,这位是历史上极力主张刑罚之治的人。朝臣中有人引用他的那句“仁者,为政之脂粉;刑者, 御世之辔策 。”,此话一出,引起了朝中儒者的群愤,群起而攻之。 儒家向来以德治国,讲究德治,而法家讲究法治,本来两家的理念就不合,如此一来,两者的矛盾彻底被激化,如今朝堂上正为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争论不休呢。 这可是今年最热门的话题,有人甚至押题今年的秋闱或者是明年的春闱就考此题呢。 “既然师父问策,那纯安就斗胆说说自己的看法。”陆若华对着萧太傅和晋王行了一礼后,直言道:“周公鉴于殷商的灭亡,提出了敬天保民的主张,认为应当施行德政。‘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可见一书中对于周朝奉行德治的主张,也开启了德治的先河。” “孔子尚周礼,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将人治和德治结合寄来,认为只有君主的贤明,才能推动国家的治理。儒家的德治主要着眼于统治之术和治民之策,认为必须是有德之人才能执政。” “可是儒家只是推崇德治,并没有放弃法治。子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