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第3/3页)
轼不答反问:“你觉得呢?” 苏辙答道:“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者,不巧也。依弟所见,先生性格,唯在一个拙字。” 苏轼赞同地点点头:“靖节先生不慕官场,敦厚清正,不肯为五斗米折腰,躬耕田园,诗作又不同于当时错彩镂金的雕琢风气,故不见称于当世,可谓是性也拙,诗也拙。” “《老子》又言,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靖节先生智慧正在此处。” 兄弟二人相视一笑,有些期待地看着水镜,后世之人会和他们持相同的看法吗? 【大家有答案了吗?这里我选择了“拙”这个字。】 颜延之挑眉:“兄长,我方才可是说对了?” 陶渊明向他举杯:“知音在此世,亦再千载之下,当浮一大白!” 曹cao满脸笑意,后世之人解诗果然不错,不愧是能选中他的诗的人。 苏轼兄弟碰杯对饮,为这跨时空的悠然心会。 【那么,何为拙呢?从哪些诗句里可以看出来?想必大家都发现了这一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水镜中将这一句放大标红。 【问题来了,陶渊明为何要选择守拙?】! 第13章 归园田居2 水镜之下的陶渊明微微一叹,颜延之也敛了笑容,略有担忧地唤道:“兄长……” 陶渊明摆摆手:“无妨,如今世道哪还有什么好说的?我本为贫困出仕,无奈性格拙劣,与官场委实合不来,况且如今山河翻覆,我亦垂老,早便想开了。” 说到最后也不知是怅然还是解脱。 颜延之想到自己的遭遇也是默然:“兄长说的是,世道晦暗,jianian佞当道,那徐羡之以小人之心疑我,进言将我外放,真是……殊为可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