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易_第四百四十五章太庙祭(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五章太庙祭(三) (第2/4页)

钟,是礼乐的象征。架子上的编钟数量越多,越能彰显身份。

    “《大辉上乐》最有名的一点就是用五十律大堵编钟来演奏。”因为编钟架子高如墙壁,因此常以堵而称呼。“这种大祭,当然需要这种高大上的五十律大堵编钟。”

    原本,荀易四个人用一堵三层五十柄的编钟就够了,将将可以演奏。只是四个人没有默契,演奏的时候彼此妨碍,站在钟边碍事,影响旁人敲击奏乐。而用两堵编钟后,显得就有些空荡。

    所以荀易和刘师傅商量,干脆将《大辉上乐》拆开,让其他人分头学习,再找几个人一起合奏。《大辉上乐》整篇很长,难以背诵演奏,但如果将其中的章节乐律分开,或许就会方便一些。而且,在合奏中更容易掩盖杂音,不容易出错。说白了,就是借助人多滥竽充数。

    而这样一来,两堵编钟显然不够。但是编钟的打造,一向是各种乐器中最麻烦的。

    琴瑟古筝,找能工巧匠加班加点很好制作。擂鼓花鼓虽然难,但是熬夜一天想必也够了。但是编钟呢?编钟属于金器,从材料上来说是最贵的乐器。

    时间上不足以铸造新的编钟,所以荀易只能用朝廷的名义去外面借。

    三五七口的小钟上有螭纹,士人即可拥有。但十三柄的编钟上面雕刻玉琥,非贵族而不能拥有。无形之间限制钟吕之乐的流传。民间乐坊可以教琴瑟,可以箫笛,但是有几家能够教导编钟的?

    五十柄的大编钟象征王权,除却皇宫外只有亲王和超品王公才能拥有。

    “拿两堵编钟还不够?两堵编钟,再用一些小钟配套也挺好看的。”姜玉燕看向王妃:“咱们家那堵编钟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