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考科举_穿越古代考科举 第10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穿越古代考科举 第105节 (第4/7页)

到我军气势就投降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治国用兵题,打仗两个字背后隐含很多东西,最重要的两项是钱财, 人力。

    而有征无战则是一种极为理想的状态,这需要建立在国朝非常强盛的基础上。但显然现在的国朝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这道题目有两个切入点, 一是如何提升国力, 以扬威望,从而达到不战屈兵。二是从打仗切入。

    从第二点切入,又要考虑诸多问题。自古以来战争劳民伤财,兵民都是不喜的,朝廷如何应对?敌人挑衅是强硬还是求和?

    两个切入点有关联,但是二者切入点不同, 偏重自然也不一样。

    程叙言握着笔,脑海中闪过许多,这些年边关摩擦不断, 但大型战争却是无的。

    但这不代表天子就是求和派, 说不定天子忍而不发。从天子在春闱试题上平衡南北势力来说, 程叙言更倾向于天子是后者。

    现在的国朝国力尚可, 没有太突出也不拖后腿。这种状态持续多年,如果真有改动,这比战争容易着手。但同时也会触碰一些势力,朝堂势力繁杂, 阻力不小。

    如果真的是提升国力, 现有的局势并不乐观。得下一剂猛药, 即改革。这必然要跟一定势力掰腕子,天子若真有此意,将其作为试题用在殿试岂非有打草惊蛇之险。

    考生也容易将自身置于险境。

    略略思索后,程叙言当即以打仗为切入点,若有恶邻挑衅,该不该打?怎么打?后面一笔带过民生相关。

    待日头越升越高,殿试的时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