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第3/3页)
村民们很快认出,那矮房里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五保户,而那个在屋顶填缝补窟窿的人,正是冬柏。 遮完五保户的房顶,冬柏又扛着梯子、夹着材料,匆匆赶往下一家。 漫天的大雨里,忙碌着的就只有他自己。 村民们又开始议论起来:“原来他捡破烂是为这时候准备的。” “村外那些沙袋看来也是他堆的。” “那还用说?” “看不出来啊,他还真是个干事儿的人。” 倒是也有人挑刺儿:“他给我家邻居修房顶,怎么不去我家看看漏不漏雨?” 立刻就有人反驳:“你家房顶上铺着好几层油毡纸,一眼就能看出来,谁家漏你家也不带漏的。” 雨势稍停,冬柏却不得歇,春天里他在各家房前屋后转悠时排查记录的风险点,还有一半没处理完。 伴随着他的奔走,村民们再将他迎进门时,没了假客气,而是用干毛巾和热水表达实实在在的心意。 伴随着他的忙碌,一些村民开始自发加入他的应急抢修队伍,不光有村干部。 伴随着他的坚持,当云开雨霁、万物焕然一新之时,西岭村也渐渐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若说冬柏是推动西岭村改天换地、脱贫致富的先行者,似乎并不为过。 或许没有当年的冬柏,便不会有今日之西岭。 不过,包括西岭村的人在内,从来没有人承认这一点,甚至从来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因为冬柏在西岭村的任期实在短暂,他都没能待到任期满的那一天。 假如现在有人向西岭村人提起冬柏的名字,年轻的村民一定没有印象,稍微上点儿岁数的、记性还不那么差的,或许会勉强想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