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3章 银行业大地震! (第4/5页)
名行长用颤抖的声音道:“能……能为下为什么吗?” 为首的代表简单交代了下陈默兑换支票发生的事情。 “国士不可辱!大夏不可辱!” “200亿,马上让人把钱全部取出!!!”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阴阳国其他十大银行。 一天! 仅仅用了一天!!! 阴阳国十大银行的现金存储明显下降,已经降到了安全线以下! 在这里说一下,现金储备。 最早的金匠银行家提供的是纯粹的“金币存放业务”,当储户将金币交给银行家时,银行家提供标准格式的收据,这些收据就是“银行券”,这些金币的“衍生物”逐渐成为社会交易的媒介,被称为货币。 此时的银行是处于完全储备金体系之下的,它随时可以将银行券兑换成金币。其主要收入就是储户缴纳的“托管费”。 久而久之,“聪明的”金匠银行家发现平时只有很少的储户前来要求将银行券兑换成金币,眼看着金窖里的黄金躺在那里睡大觉,银行家不禁心痒起来,如何才能“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呢? 社会上总有一些人急需用钱,于是银行家就告诉他们可以到银行来借钱,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再支付一些利息就可以了。 当借钱的人来到银行,银行家就用多开收据的办法,增发银行券来进行贷款,坐收利息。只要不增发得太过分,一般不会引起储户怀疑。长期的经验表明,增发大约100倍的银行券是安全的。 由于贷款利息收入是无中生有的意外之财,当然多多益善,于是银行家开始到处拉储户,为了吸引人,他们开始对原本收费的存放托管业务支付利息。 而到了现代社会,上述的“金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