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8 帷幄 (第11/16页)
强、百姓乐业,则贼剿无止境,而不能革除弊病、推行新政,就不能富国强兵。 当今皇上年轻,正欲有一番大作为。各位大人都是柱国之臣,还请尽心竭力、各抒已见,咱们对这些谏疏最后再推敲一下,以便使新政能够顺利施行。刘大人,你有什么看法?” 杨凌环目四顾,朗声说道。焦芳府上,几位受邀的大人围席而坐,正在就改革新政做最后的推敲。 端上台盘的永远是做好了的菜。一件政策的推行和决策。无不是事先详细的调查、研究、各方面势力的平衡、协调之后地结果。就象现在,杨廷和与杨一清不合。但他的势力在内阁中占了两席,对决策的施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尽管敲定的吏治改革对内阁极为有利,不会触及他地权益,反而有所加强,但是事先瞒而不谕,把他排除在外难免要让他产生隔阂,所以杨凌把户部尚书刘忠也请了来。他是杨廷衙的人,他在,就等于随时把他议定的事情告诉了杨廷和。 这样刘忠说出来的意见,大家心照不宣,自然知道那就代表着杨廷和地意见,所以杨凌说完,首先瞧向他,想知道大学士杨廷和、梁储的意见。 刘忠谦和地一笑道:“下官在翰林院时,只知激扬文字、抨击时弊,对一些视而不见无人去改的弊政存在感到不可思议,只以为是朝官不务正业、贻忽职守,直到做了这户部尚书,有心无力,举步维艰,才知道积弊已深,非大刀阔斧难奏成效。 目前土地兼并严重,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家帑藏空虚,用度匮乏;北方鞑靼、西有青海皆有异动,哈密驻军进退两难,南方土司争权夺利,改制革新迫在眉睫,下官是深为赞同的。” 这就是权力分配的结果了,如果不然,纵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