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后来才俊 (第4/5页)
了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若能无愧于己,倒也是大志向了。便是如周公、张良,恐怕也不敢说无愧于己。” 正要回到席上时,孟达见自己没来得及说话,心中非常着急,嚯得站起来,对陈冲行礼说:“在下的志向,便是要效仿耿弇、吴汉,为王前驱,助国一统!”说罢,便一动不动,等着陈冲的评价。 陈冲一愣,随即又笑了起来,将孟达扶回座位,说道:“好志气!今日我记得你了!过几日大将军来京,我就将你安排到他府上,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他一定会重用你的。” 孟达大喜过望,一时间又有些不知说何是好了。 说完志向,陈冲又转而考察他們所长。 先谈经学。六人各有所长,但以法正与杨修最为优异。法正因家学渊源,修《谷梁传》、《鲁诗》、《欧阳尚书》,又修《老子》《庄子》,但他本人却独爱《公羊学》,崇尚眦睚必报,复九世之仇。杨修出身弘农杨氏,世代精研《欧阳尚书》,又博通五经诸学,家学深厚,其中被供奉在雒阳太学的《熹平石经》便出自其祖杨赐与蔡邕之手,到了杨修这一代,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通,便是陈冲的一些述评,杨修也倒背如流,而他年方十八,是诸人中年纪最小的。 而后谈文学。文学一道,优劣便明显起来,法正、孟达、李义三人虽字理清晰,但到底言辞寡淡;韦康稍好,但也好得有余,只是其书法实在赏心悦目,楷书草书相错,如同飞刀入目,刻字有神,以至于陈冲忍不住多看了两遍,心中暗自称绝;而郭凯、杨修的文章堪称上乘,单论文风,郭凯清凉,杨修艳腴,可谓伯仲之间,但杨修下笔如江河,不绝如思缕,两刻间洋洋洒洒写了近千字,比郭凯多出一倍,最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