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3章 (第2/4页)
仁慈为怀,做下三大善事,保得子孙平安。赵光义却是篡权夺位,报应落到了他后代身上,才有了靖康之耻,还有宋高宗的千古骂名。 “我听先王讲述这些往事,心下有些惊疑,不晓得先王突然说起这些事情,到底有何用意。先王接着说道,我朝太祖高皇帝英明神武,起于草莽之间,最后驱除鞑子,做了皇帝。其间创业艰难,多历生死。只是说句得罪先祖的话,太祖高皇帝登基之后,杀了不少功臣。虽然胡惟庸心怀狡诈,妄图造反,杀之无过。蓝玉骄横不法、不守国法,确有取死之道。但是像李善长、傅友德等名臣大将,或有过失,却罪不致死。太祖高皇帝将这些功臣赐死,实有失误之处。若是傅友德、冯胜等大将俱在,也不会有靖难之役,建文帝也不会阖宫自焚。再说靖难之役,其根源在于建文帝削藩,逼死了数位亲王。燕王为求自保,起兵靖难,攻入南京之后,又杀了不少建文帝的忠臣。虽然燕王起兵造反,确有不得已的理由,但是杀戮建文帝的忠臣,做的有些过了。后来宣宗做了皇帝,成祖的儿子汉王朱高煦有样学样,竟然也想和燕王一般,起兵推翻宣宗,自己做皇帝。结果事败被擒,又不思改过,最终被宣宗皇帝活活烤死,几个儿子也做了刀下之鬼。再往后便是英宗皇帝,信了王振的鬼话,酿成土木堡之变的惨祸。不只英宗被瓦剌俘虏,朝廷的名臣大将,也大半死于此役。二十万精锐大军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之后,大明再也无力攻打鞑子,只能取守势。 “先王说到这里,我隐隐猜到他为何要提起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往事。果不其然,先王接着说道,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杀戮太重,祸及子孙,与赵光义当年所做之事,倒有些相似。自太祖高皇帝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