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2章 (第4/5页)
收成极好,除去缴纳给官府的赋税,田地的收成便已所剩无已。若是遇上灾年,即便颗粒无收,赋税却是一文都不能少。这些平民百姓,又怎么能活得下去?” 厉秋风惊道:“朝廷不是有旨意吗?若逢灾年,赋税减半,甚至不收,而且还有救灾钱粮发放,为何贵县竟然还有如此陋习?听说贵县知县黄大人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清官,断然不会如此盘剥百姓罢?” 庙祝叹了一口气,口中说道:“大爷,你说的不错。可是放眼天下,有哪一府哪一县在灾年会免了百姓的赋税?这些官府老爷,不加赋三成,已经算是好官啦。小人也就是跟您说说,朝廷的旨意是一回事,下面这些官老爷又是另外一回事。丰收之年,他们要加收损耗,灾年之时,赋税照收不误。至于咱们黄知县,确是一位难得的好官、清官。可是他一个好官、清官又有什么用?到了缴纳赋税之时,洛阳府的差役,甚至河南巡抚衙门都会派出大官到咱们这里来,监督修武县衙门收取赋税。黄知县虽然对百姓甚好,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厉秋风听到这里,心下震骇之极,暗想河南距离京城算是极近,骑着快马一日一夜之间便能赶到京城。可是即便是在天子脚下,这些地方官竟然敢如此阴奉阳违,盘剥百姓,至于那些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员做起恶来,更是不知道要比京城左近严酷多少倍。 却听庙祝说道:“平民百姓活不下去了,只得另想法子。朝廷有恩旨,秀才、进士、致仕的官员可以不缴田地纳赋税和服徭役。而且这些人有的本身就是官府中人,有的虽然不是,也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以平民百姓便将田地卖给这些大户,自己做了大户人家的佃户。这样一来,大户有了田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