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大宋_第881章 功在千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1章 功在千秋 (第6/8页)

过,这就够了,大宋只要求西夏“不战”,其它都好说。

    他只要不打,大宋就还撑得住!

    而大宋国内的形势,比之边事还要好上一些。

    朝廷财政虽然还是吃紧,可是,去岁一个惊天消息把整个大宋震的是外焦里嫩。

    涯州一地,田亩不过五十万之数,年收粮米....

    五百万石!!!

    ......

    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涯州哪怕按最基准的农税上缴,不加杂捐之钱,即可向朝廷交付农税五十万石粮米。

    五十万石粮,正好相当于每亩田地缴农税一石......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大宋全境有造册耕田一亿两千万亩,去除官田、学田、职田和私田,去岁收取粮税,算上杂捐苛税也不过两千四百万石。

    这意味着,全宋的田地除了涯州,把役钱、苛税都算进去,每亩土收给朝廷的产出也不过就是涯州的五分之一!!

    ......

    赵祯也好,文彦博也罢,连富弼这种老成持重的人都惊的一宿没睡着觉。

    朝堂上的相公们都不敢想,要是全宋的粮产水平都和涯州一样......

    好吧,纵然这里面有涯州每年可种三季的优势,可是,满打满数,把北方两季、天寒减产的因素都算进去,能达到涯州的一多半儿应该不难吧?

    那可就是原来农税的三倍啊!

    再加上这个捐、那个役,朝廷多收个千八百万贯银钱......那不就是玩儿一样?

    这还不算什么,粮食增产的意义可远不止朝廷的收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