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82章 圣旨啊,全都是坎 (第1/6页)
人们常说“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是这个“共治天下”,在后世多数人眼里也不过是一句口号罢了,最多显示一下宋代文人的地位有多高,是怎么样一个“共治”,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什么概念。 以至于在大家的观念之中,还是保留着皇帝金口一开,莫敢不从的印象。 大喝一声:“拟旨!”,然后口授几句圣意,随便叫个太监落于笔端,就成了至高无上的法律? 扯蛋! 特么除了满清,没有哪个朝代的皇帝是天威无所不决、无所不尊的独裁者,更何况是“共治天下”的宋朝呢? 还是以圣旨为例,可以深挖一挖里面的门道,且单此一件就把共治体现的淋漓尽致。 一道天子诏书从草拟到生效,通常需要经过非常严密的程序。 ...... 所谓圣旨,君王圣口之令也。 可虽然是以皇帝的名义颁布,虽然授意拟旨是皇帝的特权,但是,这旨意能不能施行,可不是皇帝说了算的。前面提到过一次,大宋的宰相有权把圣旨驳回。 其实,哪只宰相驳回这一道关卡,除了这一环,士大夫要是不想施行圣令,是有很多个地方可以卡死皇帝的。 比如说,拟旨的人。 这个前面也说过,除了中旨或者叫内旨,也就是皇帝的家事不用走政事堂。 另外的国策施布、政令通行都是有专人起草的,别说是太监,就是首相、皇帝亲笔,那都是违法的,这有专属官职——知制诰。 本来这个职位是东府相公轮职担任,可是,由于赵祯朝这十几年来东西府相公稳如太山,上去就不下来,官属职权也相对稳定,所以这个知制诰的职官一直在给事中归班手里握着,之前是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