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1章 大开眼界 (第2/8页)
很满意。 现在的黄河虽然还达不到后世那般“温顺”,但是,能保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安宁,已经很了不起的事情了,朝廷也无须用“是年河宁”的语句来自我安慰了。 但是,居安思危,唐奕很清楚,治水是一个长期投入的工程,从来没有一劳永逸之说。 当众人还在为黄龙受伏而振奋之时,他已经向赵曙提出把治河当做一个百年工程了。 朝廷不但要重视,而且要设立专款专项,从每年财税之中筹拨治河款,以备不时之需。 ...... 对此,赵曙自然是什么都听唐奕的。而满朝文武也是出奇的一条心,皆是点头称是,竟无一人反对。 大伙儿是尝到了甜头了。 当初,唐奕斥资几千万贯非要去修河,那时众人还有点心疼。可是,只看今年这一次,就明白绝对不是赔本买卖。 先不说黄河息势,对北方航运的影响有多大,单单这一个夏汛,就免了多少灾祸? 这样的大水,若是放在往年,不淹了半个大宋是不会罢休的。 只赈灾、平乱、复耕这些,就不知道省下了多少银钱,要是算上各州各府重建家园的耗费,那就更无法计算了。 而这次,朝廷不但拨款,而且大方的很,由范仲俺和贾昌朝提意,三司复算出耗费比例,最后定为,每年拨百万之巨于河道维护,还有治河储备。 第二件大事,则是先帝起灵。 所谓起灵,就是把赵祯灵驾从开封运抵永昭陵,于八月十五,先帝殡天整七月之时,下葬永昭陵。 这是举朝大事,非工务所累,满朝文武、赵室宗亲,必要同行,送先帝最后一程,唐奕自然要陪驾前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