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35章 过鹊桥,运河车,后升前降 (第2/5页)
灵气,相对封闭,而今彻底闭合毛孔之后,不只不再外摄,也不再向外散发。 温度、声音、感知,都收拢起来,归于自身,口鼻不动,转为内呼吸。 道家有言:一息不存,命非我有。 这“息”指的便是呼吸,命指的就是身躯、一命。 命修本就与息有关。 凡人呼吸,一口气粗而短,吸气少、呼气多,是为凡息。 修行之人则不同,先要蓄养真息,此乃内补,需辅之调息之法、吐纳之功,有深、长、匀、细、微之分,这便是真息。 但凡命修有成,自然而然的便会由凡息转为真息,其中不乏无师自通之人。 邱言此刻,在外界压力的逼迫下,停下真息,锁住毛孔,与外剥离,只在自身,暗合息息归根之说,近乎胎息。 又有七道魄影穿梭,又有气血精华膨胀,筋骨皮膜碰撞摩擦,渐渐有火,是元气与气血结合而成,火一生,顺血液流淌。 七道魄影被夹杂火焰的血液一浇,一分为二,那中枢、灵慧、天冲向上,而力魄、精魄、英魄、气魄沉下,各过鹊桥。 鹊桥,是神话中,两尊神祇在七七之日,用以相会的桥梁,流传甚广,诗云:“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渡鹊桥。” 引申到道家之中,借喻升仙之意,寄托念想,在人身定下两座鹊桥,一上一下。 上鹊桥在鼻窍之内,又谓鼻梁金桥,下鹊桥在前后阴之间,也称阴跷。 这两座鹊桥,都与任督二脉相连,是为桥梁,如今七魄一分为二,各自冲击,上三魄入鼻梁金桥,下四魄则进阴跷。 七魄一入,贯穿任督,随之一转,成就一个小周天,七个魄影好像七辆斗车一样,将魄中气息和真意,散落在任督二脉中,接着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