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2章 文生论利,文士评人 (第4/5页)
过去多久?” “正是因为此法,令新党渐渐把持住了朝中财政,牵扯到了利益,才生出变故,”冯姓文士叹息一声,“半个月前的上元节,我随相国参加了新党宴席,席间第一次见到那潘向,就知此人是个不甘寂寞之辈,果然在那之后,他便有心培植势力,引起了新党其他人的反抗和效仿。”说着,他的脸上露出遗憾之色。 于姓文士摇摇头道:“这也是人之常情,人总要活在现实中,世上能有谁人,可以不惧种种约束、规则,一心只求人道之路?又有谁能无所顾忌的革鼎人道?就算是王相亦要受到种种掣肘,亦有私心。” 说着,他抬手一指侃侃而谈的文枝桢,继续道:“就像此人,看似才学甚高,卷上所书为国为民,但不过只是揣摩考官心思,不过,他若能将所写施行,无论目的为何,总归是好的,怕只怕,他只把这点心思当成敲门砖。” 二人旁若无人的谈论朝政大势、宰执大员,甚至对不远处的文枝桢品头论足,如果被人听去,就算不起波澜,也要激起屋内书生的反应,但奇怪的是,周围书生不仅没有半点反应,甚至没有看到两人一般。 就这样,这客栈大堂便成了众生汇聚之地。 文枝桢与众人交谈会试,持续到傍晚时分,见邱言没有半点现身的意思,不由摇了摇头,起身告辞。 那诸多考生、书生方才如梦初醒,殷勤与文枝桢告别,又有人想起邱言,免不了微微议论,但邱言人就在上面,当然不会有人将话说的多难听,可胡起和戴国依旧免不了面色不佳。 两名中年文士见状,也起身离桌。 “看来,今日是等不到人了,不知那邱言何故闭门读书,难道是因会试耗费了太多心力?什么样的文章,能耗费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