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7章 善恶终有报,归土入燕赵 (第3/5页)
中却有掩饰不住的疑惑,邱言在那帐子里的所作所为,令他颇为费解,不过,跟随了近两个月,对邱言的本事,他已从开始的将信将疑,到现在的深信不疑,是以并没有询问。 实际上,作为孟家子弟,孟青骆与孟青宾的年龄相差不小,论辈分却是同辈,算是孟青宾的堂弟,也是孟家准备下功夫栽培的一人,这次过来邱言军中,也是多方打点,又由孟青宾暗中出力促成,可见重视。 经过出使三水的一事,这孟家上上下下对邱言格外上心,将之视为潜在的盟友,孟青骆正是过来打前站的。 他还记得自己即将出发前,堂兄孟青宾找到自己所作的嘱托,让他遇事不要冲动,多看少问,既要联络邱言,也要试着从其人身上学些本事。 两个月以来,孟青骆践行此言,果然获益不小,平时便是有些疑问,问出去邱言也会耐心解答,深入浅出、微言大义,竟让他的学问有所精进。 这样一来,才令孟青骆对邱言的印象一变再变,从开始的依命而来,到后来越发敬重。 其实,邱言得了状元后,就入了翰林兵阁,平日深居简出,和官场其他人的应酬不多,旁人只知有这么一个人,对他的具体性子并不了解,偶尔还会传出清高之说。 等他出使三水,凝聚典籍、神机妙算、威压三水,最后解放奴隶、攻破诸部,这一连串的事情,当真令朝廷众官目不暇接,那心里无意间就各自勾勒出对邱言的印象起来,其中最多的,是将他看成一个孤僻难近的兵家儒将。 刚来的时候,这孟青骆的心里,其实也是这么个印象,直到后来,才慢慢改观。 “现在朝堂上还有些年轻官员,隐隐妒忌邱言,觉得他兵家之能出众,其他未必不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