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4章 法家精神 (第3/5页)
个学习信息技术的高手,能在网络上呼风唤雨,可如果被放到几十年前,那个网络尚未兴起的年代,甚至连相应的概念都没有产生,那他所掌握的知识,所拥有的眼界和认识,又能起多大作用? 人终究是受时代所限,用今日的标准,去嘲笑和评价古人,是不公平的,也是不严谨的。 在圣贤所处的那个年代,不要说科举,连对律法条文的认知,都没有建立起来,有的只是高低贵贱——各国的统治者、贵族、士族,他们的血脉能追溯到上古的诸王之战,在别人看来,他的身居高位,当然具有法理性。 在那个时候的人心中,是没有“科举做官”这样的概念的,对他们来说,贵贱有别,天经地义,以贵统贱,才能长治久安。 在这种万民认知面前,一个人就算学究天人,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又能做些什么? 可是,刑鼎打破了成规。 它的出现,让那个时代的秩序产生了混乱,这就需要一个崭新的秩序体系,来将这种混乱约束进去,从而引得百家争鸣、各展神通,各家学说因时而变,催促着当时的学者不断去完善和尝试,这才造就了圣贤之世。 当然,刑鼎只是促成大争之世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 看着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邱言作为一个旁观者,胸中也有激荡之感,心底浮现感悟—— “破而后立,人道的历史,就是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前行……” 在领悟的同时,他对于圣贤的主张,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隐隐有了跳出儒家角度、从其他方面去审视的趋势,让他的道心渐渐生出变化。 就这样,邱言沉浸在记忆世界的回忆中,领悟着这段法家之语的深意,感受着写下这些话的法圣主张,很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