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9章 治强生于法,弱乱生于阿 (第2/6页)
惊讶:“这是什么桥?” “那邱生称之为‘虹桥’。”老人一边说,一边伸出手,指在漆黑的画轴上,“此桥宽二丈四,跨七丈五,拱矢一丈五,每拱由六根木梁相错排列,邱生称此法为‘叠梁拱’,能将二十二排拱架横成桥身,相邻而架,横向联接,不用其他支撑,远远看去,仿佛飞虹过河!” “这……”准儿瞪大眼睛,“此法虽能固定桥身,却是舍易求难,为何不用桥柱支撑?有哗众取宠之嫌!” “所以说,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机关学不能纸上谈兵,要学以致用,你道那邱生为何要弄飞虹桥?是因那水口镇的桥架在急流上,每年七、八月份山水一涨,就要冲坏桥柱,柱石一去,桥身何在?” 听了这话,准儿头上竟流下冷汗,盯着面前画轴,眼眸微颤,嘴唇颤动,似在计算什么。 原来,这虹桥是邱言北上途中,路过一个名叫“水口镇”的村镇时留下的法子。 这个时候的桥梁,多为柱木桥,就是用柱子抵住桥身,架起桥梁。 但是,此法在水口镇却不适合,因为汉水过镇,水流湍急,夏季一到,就要垮桥,如今八月刚过,桥身又垮,重建时邱言刚好路过,打量几眼,留了张结构图。 水口镇尚在剑南道境内,当地的官员也知道邱言的名声,再加上魂道、神道的干涉,终究是建了起来。 此桥,不需桥柱,自然就不用担心被急流冲击。 事后,那桥被乡里乡亲命名为“邱生桥”,又叫“邱生虹桥”。 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