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5 (第3/4页)
竟然调岷山新訾中的兵马去救亭州之围! 岷山那边的兵力一减,安知北戬不会另派兵马直逼岷山?岷山倘是被下,北戬便又踞得一处险要地势,前可攻而后可守,其兵马粮草亦有捷道可走。 蠢,当真是愚蠢至极。 枢府老将们眼下心中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然圣怒在前,做臣子们的绝不敢再在这旺火上泼油添柴,均兀自思量着,北境上这场如劲风燎原般烧起来的战势将会是何走向。 中书的人脸色更糟。 潮安北路安抚、转运二司的官吏们近一年来迁动纷频,皇上之前一直没动董义成,不过是当初抑旗哗变后为了要升擢孟廷辉而与东党老臣们的一个面子罢了。 自徐亭、古钦二事毕,朝中老臣之势早已是大不如前;因有孟党在侧,东西二党老臣们之间的嫌罅也渐次少了,都知倘是再互相为难,便宜的只有朝中这一批争欲上位的年轻人们。 但董义城此番的作为,却让中书老臣们的处境愈发尴尬起来。 中书向来是不生战的,这国泰民安的日子方过了二十余年,谁人忍心再将边地百姓们重置于箭雨枪林之中?何况一旦开战,势必又将征调民夫十数万为运粮筑呰计,朝中三司亦必要拨钱给前线军中,如此开销可不是中枢府那些战功赫赫的老将们所能筹虑的。 董义城身为边路抚帅近二十年,却在今次犯下如此大误,原因无它,无非是心怕自己丢损了北境一州半县的,会招致皇上降罪,所以才图路近速快从岷山调兵。 然而他这不顾后果的调兵一令倘是出个差错,让北戬得了兵家先机,只怕这北境一场大战是再不能免了。 何况以皇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