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35章.朱和坚出京. (第3/10页)
到这一步,张伯道却依然是不依不饶。 首先,张伯道挟以大义,强迫嘉兴府拆掉了一半城墙,以示本地百姓“无脸见人”之意; 随后,张伯道又弹劾了嘉兴知府,认为嘉兴知府治理无方、昏聩无能,造成了该地的道德败坏; 最后,张伯道则是主动辞官请罪,认为自己身为浙江提督学道,总揽浙江的教化与学务,结果治下竟是发生了秀才弑父之事,所以他本人也有严重失职失察的过失。 因为这件事情,张伯道受到了儒家各方的诸多赞誉,很快就名扬天下。 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张伯道的这般做法可谓是“知行合一”,既是严于律人,也是严于律己,同样可以称之为“君子”。 但通过这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张伯道与杨洵的理念冲突,可谓是天差地远、截然不同。 所以,杨洵听到德庆皇帝要任命张伯道为大理寺卿之后,顿时是大吃一惊、反应激烈,忍不住当场反驳。 德庆皇帝则是笑容不变,缓缓道:“朕也知道,你与张伯道的理念不同,对于你们这些当世大儒而言,一旦是发生了理念冲突,就必然是势不两立,把对方视若仇寇,但朕也有朕的考虑…… 朕认为,下一任的大理寺卿,不仅要态度中立、立场公正,也必须要有作为、敢担当,最好还是德才兼备、威望服众! 而朕思来想去之后,发现只有你与张伯道二人完全符合这些条件……这样一来,若是你不愿意复仕为官,那朕也只能选择张伯道了。” 杨洵明白,德庆皇帝的这般说法,就是为了强迫他做出选择,不由是再次陷入了沉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