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82章.言传身教. (第5/9页)
晚辈的浅见多有不足,还望先生指点。” 李传文轻轻点头,然后则是再次询问了一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道:“近一年以来,你一直都跟着老夫东奔西走,一同把赵阁臣的势力影响扩张到各地府县……那你有没有发现,老夫每当是抵达一处府县之后,相较于那处府县的父母官,老夫往往是更为关注该地的缙绅大族?” 肖文轩答道:“自然是注意到了,晚辈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各府县的父母官都只是朝廷的流官,大多只有三五年任期,然后或是受到提拔、或是受到贬斥、再或是平级调任,很快就会离开,若是咱们只是收买那些府县的父母官,暂且不说他们大多是各有靠山,未必会全心全意的投靠赵阁臣,就算是他们心甘情愿的投靠赵阁臣,赵阁臣在当地的影响力也只能维持三五年罢了……反倒是那些缙绅大族,长期根植于当地,官府平时所用的吏役也都是他们的人,不仅是影响力更为深远,也更为长久,也唯有联合这些缙绅大族,赵阁臣的影响力才能真正的渗透进去。” 李传文再次点头,却再次问了一个看似毫无关联的问题:“老夫记得,你是邯郸人,你的老师乃是当地大儒唐泽成,他出身于邯郸的缙绅大族,邯郸境内的读书人若是细论起来,有三分之一都能算是他的徒子徒孙,对吧?而且,这位唐大儒平日里颇有善举,譬如每当是官府张贴榜文的时候,他都会安排自己的徒子徒孙现身说法,为那些不识字的老百姓详细解释官文里的内容,对吧?” 肖文轩似乎想到了什么,若有所思的答道:“正是如此……而且唐老师家资颇丰,在邯郸拥有良田八千余亩,佃户数百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