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一零章 八九十枝花 (第3/4页)
镇重其事的言道:“既然如此,还请崔公子径直道来,在下洗耳恭听。” 司马唐阴阳怪气的冷笑道:“崔公子,你可得想好啊,不要随意作出一首打油诗,从而贻笑大方。” 崔文卿一脸自信的笑道:“是否是打油诗,也只有听了才知道。” 言罢,他收敛笑容,清了清嗓子,吟哦道:“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轻轻的吟哦声落点,不仅仅=是苏轼、司马唐以及谢助教,就连折昭也是为之一怔,望向崔文卿的目光中露出了惊讶之色。 并非是崔文卿这首诗太过差劲,而是此诗初闻简单明了,结构简单,然细细品味,却又有着一丝不凡的意境。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崔文字在每句中都镶入了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路、烟、村、亭、台、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美丽朦胧的山村风景画,匠心独到的地于山村的意境之中,实乃太过非凡难得了。 苏轼身为大齐文坛年轻佼佼者,立即就意识到了此诗的不凡,若能流传开来必定会脍炙人口,连忙止不住拊掌大笑道:“崔兄这首诗可谓匠心独到,光凭单单几个数字就令诗句妙趣横生,一幅优美宁静的山村画卷亦是活灵活现于吾等眼前,实乃妙哉妙哉!”言罢,已是在心内高看了崔文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