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民国之燕燕 第142节 (第6/8页)
死。” 这里其实有一个活例子,就是马天保一家。 但杨玉燕犹豫了一下没有说。 杨玉蝉沉默片刻,说:“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的父母都在做下人。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的朋友们没有一个歧视他或看不起他的。但后来出了事,他的父母被赶了出来。他们没有房子,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很快就变得穷困潦倒。” 在座的学生中有的人家里没有下人,有的人家里是有下人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家里下人的事,有鸡犬升天的,也有全家出事的。 或许各家的情况不同,但一样的是所有被赶出去的下人,只要是青壮年,都会很快再次卖身为奴。 不是他们想做奴仆,而是这是他们唯一熟悉的工作,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找工作,可以养家活口。 祝颜舒是这里面最有发言权的,因为祝家曾经家大业大。 她说:“祝家曾经有许多下人,在江南有许多纺织工厂,在山西有晒盐厂,这些工厂多的有几百年历史,少的也有几十年。当祝家没落以后,这些工厂都必须卖出去。工厂里的许多工人都是当地的百姓,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做着同一种营生。当然,他们都是雇奴。工厂给他们发工钱,但他们也签了卖身契。所以当我们祝家卖掉工厂的时候,是连工人也一起卖掉的。”她顿了一下,叹了口气说:“但是当时,在江南有几个纺织厂卖的时候,买主不要那么多纺织女工,他们打算在工厂使用美国的纺织机,只需要一些年轻的会cao作机器的女工,年纪大的女工就都不要了。” 教室里有的感情丰富的女同学已经在哭了。 杨玉燕和杨玉蝉都没听过这些事,她们很惊讶,但以前也不会在家中聊这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