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85章 豁出去了(下) (第4/5页)
在平原的时候,曾经与贺市长探讨过这个问题。谈到先富裕起来的小部分群众,对教育会有更高的要求,希望多花一些钱,可以享受更多的资源。这个是可以的。全国范围内,公办教育,必须是主体。民办教育,可以作为补充。具体来说,高等教育院校,可以选择少部分院校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革尝试,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但不能全部放开,要有一定的比例,并且要有一定的监督和引导,先进行试点吧。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可以适当放开私营中小学校的开办。收费方面,可以略加放宽,随行就市。国家和政府,主要是集中财力,完成基础教育的全国普及。重点扶持有一定实力的高等院校,加强科研力量。民营资本和私人资本,他们追求的是快速收回成本,快速盈利。我认为,技术学校和技能培训学校这一块,可以充分放开,让私人资本进入。他们要短平快嘛,而且与市场接轨的程度很高,技校学生毕业之后,马上就可以参加工作,相对而言,收费可以略高一点,群众基本能够接受。另外高精技术的发展和高精技术人员的培养,也可以交给市场去办。国外的很多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研发部,或者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研发公司。企业主动和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联盟,合作研发技术,培养人才,这个方式,我认为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不但要放开,而且应该大力鼓励和扶持这种民营形式的高科技研发公司。但主体教育,必须控制在政府手里,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开。” “医疗保健领域的改革,和教育改革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涉及到千家万户,一旦产业化了,医院也好,医生也好,制药公司和中介环节也好,都会变得唯利是图。千方百计从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