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好莱坞_第350章 奥斯卡公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0章 奥斯卡公关 (第4/5页)

像是诺贝尔奖那样,在得奖的时候送出一笔奖金给获奖者,那个小金人奖杯又值不了多少钱,那么为什么在好莱坞混得电影人都会争先恐后地进入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游戏中来呢?

    因为奥斯卡带来的除了荣誉之外,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这在在商言商的好莱坞非常关键。以曝光率最高的演员们为例,拿下奥斯卡小金人后,不仅打开了知名度,广告代言费,片酬神马的也都跟着水涨船高。本就不缺钱的好莱坞巨星,看到奥斯卡金像奖的“经济效益”,自然也就对奥斯卡金像奖非常向往。

    由于奥斯卡的经济效益出色,电影公司为了每一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打动”那些手里有票的奥斯卡评委们。每年冲击奥斯卡金像奖的影片,都会在花钱在一些知名的电影杂志上为自己的影片开辟介绍影片的专栏,这些文章其实就是给评委们看到,这笔广告费的会花费三百万到五百万美元的费用。

    电影公司怕那些评委无法看到影片,都无一例外地会寄送dvd到评委们的家里,这些高品质dvd要比普通dvd贵,这些又是一大笔。法雷利电影公司也这么做了,光为电影学院的5000位会员寄送《维多利亚的秘密》和《甜心天使》的dvd,就花费了20万美元。

    奥斯卡金像奖上,如果两部电影势均力敌,却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那么只能从奥斯卡公关上找原因了。例如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大卫·芬奇导演的《社交网络》在奥斯卡前哨战上的表现和汤姆·霍伯导演的《国王的演讲》势均力敌,但是由于《国王的演讲》出品方是“奥斯卡钉子户”哈维·韦恩斯坦的韦恩斯坦国际影业,《社交网络》在这一届奥斯卡上遭遇惨败,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