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九章 大兴善寺 (第4/5页)
府一起占据了大半个靖善坊,很有名气。在李治那个小正太为了替故去的母亲长孙皇后祈福而兴建大慈恩寺之前,算是长安附近最有名气和规模的寺院。 太子殿下亲自践行,自然非去不可。 第二天辰时未至,房俊便洗漱一番,更换了一套衣衫,前去赴宴。 唐朝有许多佛寺建在长安城郊更远的地方,特别是南面宝刹,一直延伸到终南山下,构成了遥望长安的终南山寺院群,知名者有草堂寺、丰德寺、清源寺等。 但是城内也绝对不少! 尤其是到了盛唐之后,寺庙愈发的多了起来。 在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文人参谒高僧,俗人礼佛诵经,都属于正常的社会活动现象。因此,感受禅风,体物缘情,往往会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引导诗家思维进入另一种空明灵幻的境界。 有人统计过,《全唐诗》存诗近五万首,而涉及招提、兰若、精舍、寺院以及与之相关的诗歌,几近万首。尽管这一说法有意膨胀了寺院诗作的数量,但唐代文人贴近寺院,吟咏佛门,借禅入诗,以禅喻诗的趋向,的确构成了一种现象。 大兴善寺,位于长安城的靖善坊,与闹市之中独辟蹊径,分割出一处安静的寺院群落,古木成荫,异草滋生,景物幽雅。 长安城内的各家寺院,在车马尘嚣、人物繁华的都邑内外构建出一处处宁静安谧的天地,可以随时平静人们的处世心态,舒缓很多人的精神压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诗人都喜欢落笔于寺院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