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_第四百三十七章 科举筹备会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七章 科举筹备会议 (第4/5页)

大才,只是简单的翻了翻,便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李二陛下急于进行科举考试,想要以此来网络天下寒门的人才,与世家门阀所对抗,这是初衷,也是符合历史潮流注定会成功的政策。

    但是完善科举却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哪怕有了房俊这个Bug的出现,生搬硬套了明清两朝已然晚辈的科举制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明清两朝与唐代无论是在政治环境、社会风气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适合于明清两朝的制度,不见得就适合唐朝,这需要在长期的筹备过程中去不断的现、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

    而眼下,如何能够最小的消除世家门阀对于科举制度的抵触,才是重中之重!

    无需置疑,在现阶段的大唐,拥有高等知识、能够达到朝廷官员选拔要求的那一批人,只能是世家门阀出身的年轻俊彦。这些年轻人生活在优渥的环境里,自幼经受着高级的教育,无论学识、眼界、亦或是能力,都高人一等。

    而那些寒门士子,想要在各个方面与世家子弟一争短长,只能说同志仍须努力,路漫漫而修远兮……

    有鉴于此,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科举考试,主体仍然是世家子弟,这是谁都无可置疑的现状,哪怕是心心念念捧起寒门士子的李二陛下,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状。

    “由各级学馆荐举者称生徒,经州县荐举者称乡贡。乡贡名额由中央分配,上州每岁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有才能者不受名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