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七章 政事堂会议 (第2/7页)
长官,在固定的时间、地点经常性地讨论国家大政,平衡互制、协调共济,最后由皇帝裁定的制度。 政事堂制度是封建社会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 可以说,政事堂制度是这个时代地球上最先进、最开明、最完善的制度…… 门下省政事堂前有一棵巨大的梧桐,亭亭如盖、郁郁葱葱,茂盛的枝叶遮天蔽日,将政事堂内遮挡的一片阴凉。 诺大的厅堂内,布置简朴典雅,当中一方暗红色的地毯,带着团龙花纹,四周摆放着几张案几,地板光滑明亮。 案几之上茶盏飘香,几位宰相大人轻声交谈,气氛轻松。 只是当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侍中魏徵、中书令岑文本几人见到龙行虎步而来的李二陛下以及其后的马周,这份轻松转成讶然。 政事堂有政事堂的规矩,虽然最后在政事堂形成的决议要经由皇帝批准,但是一般情况下,皇帝是不会插手决议的形成过程的。 这是开明的制度,亦是皇帝陛下自信的表现。 英明神武的李二陛下坚决相信自己的宰相会在有利于帝国发展的基础上做出任何决定…… 几位宰相惊讶起身,房玄龄鞠躬问道:“陛下可是有要事商议?” 按照制度,若无十万火急之事,皇帝是不应该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只需要在形成决议之后,由门下省递交给皇帝,由皇帝审定。若无异议,则发回门下省,颁行天下。 这亦是为什么政事堂议政要在门下省的原因。 首先是三省的职责分工决定的。 三省之中,中书省主出令,门下省主封驳,尚书省主奉行。即是说中书省是代表皇帝制定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