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3/6页)
府置喙?” 官职高两级就是豪横,上官这么一声吼,小小四品分分钟不方便开口了。 苏训越过吴遇,踱到二楼近前,双手扶住红漆雕花栏杆,“今年徽州府院试,就是这规矩,比,明日还有院试,不比,你们这二十个秀才解额,可就便宜其他地方了。” 一整条长街,登时静可闻针。 苏训十分自得这新玩法,“李大人,我这主意如何?” “甚好。”年近花甲的正二品李长青,在从二品的苏训跟前,配合得过分,这景象引得顾悄不由多看了他一眼。 林茵曾经抖过二人履历。 李长青,顾准同榜状元。 这位先生,一生钻研举业,考试押题很有几把刷子,政治才华半点没有。最光辉的履历,就是曾经教了几年太子启蒙,最为人称道的品质,就是忠信两全。 他与顾准年岁也相当。 那年原本状元是顾准,奈何三甲里剩下俩,要不年纪不老小,要不长得太磕碜,神宗元年第一榜,为了卖相,只好把状元降为探花,探花提了状元。 谁料这烫手状元,自此成为老李头心结,他毕生追求,自然而然,就成了打败顾准。 而苏训,则年轻太多。 四川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得百家接济读书,自己却把自己挂靠在眉山苏氏门下。没错,就是大才子苏轼他们那旮旯。 大历二十八年,他十六岁探花及第,殿试以一篇《通货征边论》艳惊四座,得以入明孝太子幕,成为与谢昭齐名的另一个奇才。 短短八年,他以果敢忠诚、审慎颖敏,深得明孝太子器重,得太子举荐一路扶摇,官至左都副御史,直至太子毒发,才迁南直隶右都御史。 显然,这招是以退为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