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争议不断的《中国合伙人》 (第2/4页)
得有点心寒,但我还是要说这句话!” 沈临想了想,‘老实’回答道。 “可是,电影是给人类造梦的!它是艺术!他不应该反映出这种意思!拉康曾经说过‘镜像阶段是指一个人在6至18个月之间…” “我明白你的意思,拉康的书我也读过!” 打断了记者的装逼行为,沈临冲着台下的学生保证道:“这部《中国合伙人》在价值观方面有点欠缺,但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绝对称得上良心制作,无论是演员的表演还是导演的用心程度!我建议大家可以到电影院看一遍。” “至于这位记者,你不太明白市场化对于我们电影人的压力,你拍一部电影,却不想着赚钱?可能吗?” “别跟我扯什么梦想,我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这部《中国合伙人》赔本了,陈导从此绝对接不到任何大制作电影的拍摄机会!” 陈可幸的2011、2012算是人生的最低谷,不仅倾力制作的《武侠》扑街了,监制的《血滴子》扑街了,就连自己的母亲也死了! 接连两部电影扑街,就算空有名导的名分也有点尴尬了! 投资人又不是傻瓜,怎么可能会触眉头,万一赔了呢! 沈临说的很对,娱乐圈这种接盘侠这种东西很少的! 也就咱们中国,尼玛一群资本大鳄挥舞着手里的支票各种挖人,立项目,原时空的《中国合伙人》的投资人是谁?王石! “创业的故事本来就难讲,如果太现实,根本不可能播出,但如果脱离实际,就会显得很假,陈导几乎做到了极致,你们看,他头上的白头发都多起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