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黄金年代_第五十九章 相声传播方式的变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九章 相声传播方式的变迁 (第3/4页)

相对来说,相声艺人的地位是比较低的,你相声说得再好,在茶馆你也是倒数第二个节目,压轴的永远是唱大鼓的!这个我们要感谢侯宝玲先生,张寿成先生说‘侯宝玲是相声的功臣’,说得就是这,打从侯先生开始,相声能攒底了!”

    “这个过程我觉得很重要,其实很多经典节目都是这段时间出现的,也出了不少的名家,津门五档相声、常氏家族都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然后就到了八十年代,电视媒体开始兴起了,出现了大批的相声演员!”

    说到这,郭得纲特意停了一下。

    “我知道您对这段历史愤愤不平!”

    马栋笑着打趣。

    沈临也笑了起来。

    郭得纲在《论相声五十年现状》里狠狠的把这段时间出现的相声演员们批评了一通。

    “哎!我现在不像当年那么愤青了,其实回过头看,存在即是合理!如果当初我是那会的青壮年演员,我也得这么干,我不这么干,我还能怎样?”

    “嘿嘿,所以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小品就逐渐顶上来了,老百姓们,包括演员自己也说相声干不过小品。”

    “这还是传播方式的变化导致的!”

    马栋一直担当捧哏的角色。

    “我三次进京城,第一次是88年89年,当时参加了相声大赛,也跟着曲艺团出去演出,一直到95、96年,都梦想着能成为那样的演员…”

    “您指的是您常讽刺的那种体制内的演员吗?”

    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