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商业电影新的领袖者? (第2/4页)
经上过央视大舞台,但没有一个导演能让主持人加以介绍的! 大都只是滚动播放一下。 《唐人街老手》似乎已经不再只是一部电影,几乎成了一种现象! 票房火爆也是可以理解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一阵的“艺术电影”《我11》,雇佣水军兜售还是无人理会,一片骂声。 有人赞赏,可定也就有人批评! 长江日报上有个文学教授兼作家批《老手》是‘三俗’,“以电影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业不能只是紧盯票房,而应该注重文化导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与品位。” 有网友直接怼了一句:“这尼玛都多少年的老调子了?总有那么些三不像的人觉得自己有义务来教育人民,说什么‘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与品位’。仿佛就他们代表了文化素质与品位。” 沈临也在微博写道:“在正常国家,艺术与商业是分开的,想要艺术价值就不必考虑商业价值,想要挣钱就不必谈艺术。 艺术只是个人的、小团体的事业,能够为普通民众喜欢固然好,但绝不因此就堕落到去逢迎民众的趣味。 任何时代,创作严肃作品的艺术家都不如通俗作者受欢迎。巴尔扎克、福楼拜、司汤达的作品今天被称为世界名著,但当年根本没多少人读,真正受法国人民喜爱的是保罗·德·科克的那些艳情小说:三角恋、情妇、私生子…而巴尔扎克们也绝不会想去跟艳情小说竞争,哭闹人民太三俗。 他们有自己的艺术理想,他们是在为法国的文化理想写作,为千秋万代的人民写作,不是为短暂的公众喜好写作;人民三俗不三俗与他们何干?” 写的很好,不愧是作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