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0 (第3/4页)
了个中年人,还挺认真的在做笔记,都觉得挺有意思的。 “你是老师么?是教什么的?” “我不是老师,我和你们一样,也是一名学生。”他好脾气的回答道。 那几个新生听他说也是学生,捂嘴乐了起来,道:“哪有你这么大的学生啊!你多大了?” “三十九了。” 他们一听,惊讶的瞪起了眼睛,非常的不能理解,这么一把年纪了,为什么要来上大学,后来有人焕然大悟般说:“ 是工农兵学生吧!这种荒唐事,也只有他们这一代能办出来了。三十九才哪道哪啊,我可听说,前两届还有个孩子都比咱们大的学生。 说是名额推荐择优录取,其实就是看谁的门子硬,谁的手腕高,社会上什么样的人物都能上学,这些工农兵学生能有什么好素质。” 他这一席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新老两届学生矛盾迅速激化。 其实新同学里,大部分学生也是农村来的,或者是下乡实践过的,不过是一个考试,就成了学校里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其实更多体现出的,还是这些愚昧的群众,对上级指示的盲从。 就连在老师的眼里,都觉得工农兵学生虽然是‘大清算’时期的产物,更喜欢那些通过考试上学的学生么。 工农兵学生们的一切优点,大家仿佛都看不见了,就连勤俭和朴素都成了罪过。 后来血线发现学生这种情绪愈演愈烈,也察觉到了不对劲,连忙召开大会,希望大家能不忘工农,在保持工农本色的同时,再不断的创新。两方都各有优缺点,大家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