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13 (第1/3页)
的、妻子的事例,让杨惠娟更全面地看到国家公务员中忠于人民、积极向上的群体,从而改变她心理中政府被坏人把持的固有定势。 “小杨,这就是你发誓要摧毁并一直与之对抗的国家干警。我们忠于人民、热爱国家、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生死关头豁得出去。同你们这群抱着拯救国家的热血青年一样充满理想主义,一样坚强无私。但我们有理智、明世事,不像你们那样年轻幼稚,看到一点社会阴暗面,就要采用革命暴力手段将其摧毁。”李哲原终于说完了想说的一切,他开始静静地等待,等待杨惠娟可能的反击。 但杨惠娟没有反击,除了一句:“如果处在那样的情况,我会做得跟她一样好。”直到离去都没再开过口。孟玫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她,也使她看到还有一群理想主义者在为当前政府效力。 以前她研究过暴力革命的适用场合,革命对象必须是一个腐败到极点的政府,所有理想主义者在这个政府中不再能找到用武之地,他们或是因与腐败分子冰火不容而遭到排挤,或是直接投向革命阵营。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就与这种形势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革命最困难的时候,一个已被迫脱离革命但仍保持着理想主义特质的人物黎天才,仍自觉地为革命做工作,在策动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革命的最后阶段,另一个理想主义色彩浓得一眼就被人看出(如杜聿明)的郭汝瑰投向革命,在决战淮海中起到了普通革命者起不到的作用,极大地加速了革命胜利的进程。尽管他们个人并不一定能够享受到革命胜利成果(如郭汝瑰在革命胜利后只能以起义将领身份参加社会活动,至少到1981年杜聿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