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  (第3/4页)
落第举子,也就意味着,这批人都要承他的恩。    如此一来,他的请命便近于卖恩于下了。    只是朝中科举,向来是南人中试更多,北人本就势弱,令文臣参与遴选,未必能如天子所愿。    天子年高,原本这事分给太子,顺便让太子立威,也很恰当。    只是若让太子参与,怕是南人不会乐意。    太子本身就是北地藩王出身,与文人不对路,这事的处理,定是要偏袒北地文人一番的,如此以来,反倒给别人留下太子偏袒北地之人的印象。    到时候,朝中的南人大臣,怕又要不乐意了。    太子以宗藩之身承继储位,本身就有宗藩的班底,朝中之臣与他有新旧之别,就算要拉拢文人,太子也更愿意培养自己的班底。    如此一来,祁元询代替太子出面处理此事,反倒更适宜。    祁元询自幼长在京师,同诸多在京皇子皇孙一道,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    京师的诸多文臣不会排斥他。    太子原为北地藩王,作为太子长子,北人也能将他视为自己人。    他去处理此事,无论是北人还是南人,都会更易接受一点。    *    翰林院内,受命调查的十二人,正加急复核二月份的会试卷子。    原本按照规定,若是祁元询不参加的话,他们就得按照会试的常规,锁院,封闭式阅卷。    因祁元询加入,这群复核人员才有对外沟通交流的权力。    当然,沟通交流的人员仅限于祁元询这个皇孙,以及等待他们结果的天子。    这十二人,有前科状元、翰林侍讲、翰林修撰,有司直郎、司经局的校书、正字,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