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 靠颜值、玄学点状元(二更 (第4/6页)
卷,呈送至御案,朱允炆看过之后,方孝孺叩头退至一旁,然后是下一位读卷官,手持预选第二名试卷,下跪朗读…… 读卷过程有着严苛的礼仪规制,肃穆庄重。 读完预选前三名试卷之后,便会停下来。 朱允炆听闻之后,总感觉前三行文大意还与自己所求有些差距,便言道:“再读三卷。” 此时后续的读卷官,则会拿出二甲前三名的卷子,依次朗读。 在听闻到“兴民之策,在于田产……臣窃以为,可在农桑之外,诱民富产,殖养牲畜、百物”时,朱允炆眼前一亮,没想到大明还有懂得多元化经营的人才,这不可多得,应该弄到前三去。 听过六卷之后,朱允炆心中已有计较,便挥了挥手,道:“且容朕考虑一二。” 方孝孺、解缙等读卷官施礼告退,离开内阁,到文华门外等待。 整个科举考试中,皇上真正决定的,也就状元、榜眼与探花前三名,有时候偶尔会到二甲前三名或前七名,剩下的二甲、三甲人员,完全由读卷官安排。 朱允炆看着眼前的六份试卷,这些试卷在预选出来结果之后,便已挑开了弥封,可以看到上面的名字。 若是朱允炆认为哪一篇文章好,可以马上宣旨,让其入殿对问,若合适,则点为状元,若不合适,则换一人,接着点。 点状元,对于朱元璋而言,并不是个学问问题,而是个长相问题与玄学问题。 比如在洪武四年会试中,大明开国第一次科举,举国关注,哪个省里出了状元,还不嘚瑟下? 江西新田考生吴伯宗,为江西解元,一看吴伯宗要去京师参加科举,不仅是百姓欢送,连官员都纷纷来送。 可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