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运河不太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运河不太通 (第3/4页)

  再说了,总吃羊rou也不是个办法,米饭多好吃,把南方的大米运过来,供应朝廷。

    可运着运着,元政府发现不对劲了,总这样运,累死人也跟不上吃的,必须重开河运。

    于是在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政府开凿了会通河,北接卫河,南接泗水与黄河。

    元政府的开凿运河,彻底改变了原来大运河“Y”字型的走势,大运河自此之后,不再经过洛阳,河南与安徽北部河段被废,大运河形成了南北直行的走势,南北航程缩短了一千多里。

    按理说,到了明代朱允炆时期,这条水路应该还是畅通的,可现实情况是真的不通畅。

    根子还是出在元朝,修个河道,也不找点有水平的水利专家,随便指派个人便算了事了。

    就以会通河中的济州河来论,其以汶河、泗水河为水源,将两河水源引至任城,然后在任城这里,进行南北分流。

    可是任城这个地,它并不是济州河的最高点,真正的最高点在任城北面的南旺。

    就因为这个缺陷的存在,任城分水时,总是南面河道水流多,北面河流水流少,所以北段河道又浅又堵,走走小木筏,抓条鱼,洗个澡什么的还可以,想要走大船,那是不可能的。

    总不能大船到了这地,将粮食丢岸边,又转陆路运输吧?

    来回折腾,也不是个事。

    朱允炆可以不在乎朱桂的煤能不能运到南京,却很在乎南京的粮食能不能运到北平。

    派遣朱桂去山东挖煤,顺带调查下河道状况也是好的。

    诚如马恩慧所言,修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总需要一步步来,至少今年是不能考虑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