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两百零七章 舆论热点 (第3/6页)
然这话肯定有逻辑上的漏洞,但为辩而辩不合林延潮现在身份,何况他为什么要辩。 林延潮认真思考后回信给邹元标。 古礼三百,威仪三千,刑亦正刑三百,邹兄所言‘慎刑繁礼’,正合于圣人制礼之道。 马屁拍完,林延潮就开始反驳了其大意是。 礼不下庶人的意思,并非是庶人可以不知礼,而是当先以礼法教化庶人,知礼后方能约礼。 至于刑不上大夫,也不是保持尊卑,而是轻易苛刑于上,这样无人敢于任事。 辩论到这里,林延潮又写到, 圣人曾言,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由是可知,十世之礼,可损益,百世之礼,可损益。 周公制礼乐时,犹恐‘君子耻其言而不见从,耻其行而不见随’,而今已去两千载,我辈动则法古则后于时,动则修今则塞于世。 这里林延潮引用孔子的话来辩论,邹元标说礼不可变。 但孔子说过,殷礼从夏礼而来,但有所损益,周礼从殷礼而来,但有所损益。由此可知十世百世以后的礼,虽说相承袭,但也是可损益的。 周公当年制礼乐时,仍担心君子不会跟随,但现在去周公制周礼已两千年了,我们却仍信心满满守着周礼不变,法古就是落后于当下,拘泥现状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林延潮又写到,礼法非天降,非地生,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 循循相因,无疑于固步自封。千百年来以降,代代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