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两百二十九章 申时行的谋划 (第2/5页)
入阁,虽说举贤不避亲,但圣上心底总有不舒服之处,甚至有的官员士子也会因此对学生有所看法。” 有的官员,当然是邹元标,赵用贤那一派持清议的官员,还有就是在野山人,士子生员等等。 申时行微微点头,却没有再说。 林延潮心想这也不是,他想着申时行之言并非无的放矢,再把他方才说的负天下之望几个字拿来反复咀嚼一二,他突然想到这就犹如科举考试的题眼一样,破题就在这里。 没错,正是如此。 之前自己的与邹元标的争论,申时行,许国为何去位,以及申时行推荐阁臣人选,这种种串联在一起其实都是关系都一件事。 林延潮恍然明白了,当即问道:“恩师所指得是不是天下之望与帝心之间?” 申时行赞许地道:“这即是破题了。” 林延潮与申时行同时露出会心一笑的神情。 这道题目他是做出来了。 林延潮道:“学生不过一知半解,还请恩师解惑。” 申时行点点头道:“其实从宋归德任吏部尚书起,老夫即有告老还乡的念头,而你以为许歙县是因上谏国本之事才去,其实不然,以老夫对他多年的了解,自陆平湖任吏部尚书后,他即有求去之意。” 林延潮恍然道:“学生才想的恩师身子一直康健,为何在年初时突然提出致仕的想法。原来……” 申时行笑了笑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夫虽谈不上恋栈权位,但还是想为朝廷社稷多办一些事。” “但是本朝阁臣,终究不是宰相。阁臣手中有无实权,在于百官是否服从,而阁臣位子稳不稳,则在于天子是否信任,缺一不可。” 说到这里,申时行叹了口气道:“当初杨巍致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