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一千二十五章 万历十四年的几件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二十五章 万历十四年的几件事 (第5/7页)

宝、王孟煦、吴应宾、薛三才、王图、萧云举、全天叙、王道正、李沂、彭烊、林祖述、黄汝良、赵标、林承芳、曾砺、胡克俭、刘为楫,陈应龙,于仕廉等二十人为庶吉士。

    上一科的庶吉士一共二十八人,后来有的病逝有的请假,三年后剩下二十一位庶吉士,八人留馆,十三人散馆。

    而这一科,御史上奏后,朝廷有意将庶吉士削减。然后张位,朱赓,林延潮等上奏天子力争,这才多取了二人。

    而林延潮‘举贤不避亲’地将袁宗道,陈应龙,于仕廉塞进了翰林院。

    除了袁宗道外,林延潮倒也不是一定要将陈应龙,于仕廉留作翰林,只是庶吉士起点更高。

    却说于仕廉之从兄于孔兼,是万历八年进士,与林延潮有年谊。

    于孔兼中进士后初授九江推官,后来回京任礼部主事,他一贯与顾宪成相善,与郭正域交情很深。

    正是在于孔兼影响下,于仕廉才亲近林学,他初拜在林延潮门下。林延潮离京后,又从郭正域。

    至于另一门生侯执躬,他是一心打算为官‘事功’,他一开始就没打算留京为官,而是决定外放到地方任一知县。

    另一同乡林继衡也是到地方任知县。

    至于徐火勃,袁可立,林歆都留在林延潮身边。

    三人都被林延潮举入国子监读书,徐火勃本就是乡试副榜,林歆是举人,入国子监都容易,倒是袁可立让林延潮写信请现任归德府知府何润遥举荐,纳入举贡的身份。

    还有堂兄林延寿在县试中‘屡试不第’后,甄家出钱纳监让林延寿也进了国子监。

    当然林延潮本也有名额让林延寿入国子监的,但甄家表示不缺这几个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