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十六章 党羽 (第5/6页)
对无疑就是反对祖制,大明朝一直奉行下来的国策。 林延潮明明知道,却仍是反对,他的道理在哪里? 林延潮于是给众庶吉士们举了一个例子。 一名农民丰年收了五袋粮食,他打算一袋自己吃,一袋用来吃的饱,一袋用来酿酒,一袋用于喂猪,将来吃rou,最后一袋用来养鸟解闷。 若遇到歉年只收了四袋粮食,那么农民肯定是不打算养鸟了。 若收了三袋,那肯定是不吃rou了。 若只收了两袋,那肯定是不喝酒。 只收了一袋,能维持生活就好,不指望吃好了。 所以若有人向农民买一袋粮食,那么丰年时一袋粮食对于农民而言,只是相当于不养鸟不解闷了。 然后依次是吃rou,酿酒,吃得饱,若农民只有一袋粮食,那么抱歉多少钱都不卖。 说到这里林延潮道:“尽管每年农民都花一样的力气种田,但对于他们而言,买一袋粮食的钱,等于自己最后一袋粮食的价格。为何物以稀为贵,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这里在场的庶吉士都明白了林延潮要说的意思,但却不明白与重农抑商有什么关系。 “所以为何要重农抑商,粮食越多,那么粮价就越贱,普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吃到粮食。但是商人却不事生产,他们在丰年囤积粮食,在歉年以高价卖出粮食,将丰年收来的第五袋粮食卖出第一袋粮食的价钱,长久之下,谁肯安心农事,每日辛苦种地,最后却不如商人囤积居奇赚得多,故而本朝太祖鄙夷商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