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_第184章 一摞借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4章 一摞借条 (第2/6页)


    武家和千金堂都还有点余粮。

    此时长安粮价虽然没有之前突厥人在的时候高,可粮价降了,但供应量仍不足,两市粮店每天都只有中午个把时辰有粮卖,每天队伍排的很长,仍只有前面少数人能买到。wap..OrG

    南城地下黑市的粮依然贵的惊人。

    而各大豪门勋戚,甚至那些寺庙,也是趁机借粮放贷,秋借春还,借一还三,已经成了普遍,甚至这样的粮还很难借到,还得有抵押担保,得拿自家地自家房做抵押,一旦还不上,到时就得收房收田。

    明知这是陷阱,但为了活命,也得往里跳。

    龙桥堡村民来了一拔又一拔,自从第一家孤儿寡母的上门来,向老武借钱安葬死去的家人,借粮果腹,老武夫妻俩二话不说的就借了,之后就陆续又有人来。

    对他们,向来抠门的老武居然来者不拒。

    用老武的话说,都是同村的左邻右舍乡里乡亲,这个时候能拉就拉一把。

    也有两家这次遭大难,家里顶梁柱没了,甚至当家女人也被掳走,剩下孤儿老人天都塌了,既无钱安葬,也无粮渡日,寻到老武这里来,花白头发的老人跟孩子都饿的有气无力。

    见面就跪下,直接就提出把地卖给武家,换钱安葬了儿子,甚至希望武家能够收下家里三个年幼的孩子做个仆从或是伙计。

    实在是没活路了,想去关东乞讨,可孤儿老弱只怕要死在半道,老人伤心无比,一个没牙的老太婆,路都走不稳,如何拉扯三个十岁不到的孩子。

    家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三孔破窑洞和二十亩地了。

    这家不是禁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