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章 表面文章 (第4/6页)
加的人员数量,向厂领导做了详细说明。 “就这些吗?”因为心情大好,袁厂长一副不在话下的神情。 “就这些,中试完成后,准备直接搬到二车间的生产线上。” “不做工业化试验了?那可是既省钱,又省时间。中试需要的资金人员都不成问题,关键是厂房,我问问后勤部门再说。” 老袁再次拿起面前的电话,向后勤部门询问了一通,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任何闲置的正规厂房可以利用,只有空置了多年的一处原料仓库。 “有多大面积?”方翰民迫不及待地问。 “比你需要的面积还稍微大一点。” “那就好!”方翰民的要求也不是多高,只要有个场地就行,有个现成的场地,至少比重新找地方新建厂房节省时间。 “我这就吩咐有关部门把仓库清理出来,再接上水电气,尽快满足中试的需要。”袁厂长当即拍板应承。 尽管让科研团队的四名技术人员提出了各自的中试方案,还搞了无记名投票,选出了相对较好的方案,但这些都是方翰民做的表面文章,目的是让外界看到,他对各位技术人员给予了充分的尊重。 实际上,方翰民最终给出的有关中试的工作计划、试验方案和工艺流程等,仍然是自己原来的设想。因为他在前世掌握了成熟的钯碳催化剂制备技术和加氢还原工艺,只是按照那些工艺条件,通过小试和中试重复一下,给科研团队的成员增加一点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劳神费劲地另起炉灶呢? 团队中的几名技术人员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