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393节 (第7/8页)
在张公瑾身边低声道:“能杀多少就杀多少……突利与大唐结盟之事已然泄露。” 张公瑾心里一个激灵,若是如此,理应追击颉利,尽可能削弱其实力,才能让突厥内乱加剧。 下定决心,张公瑾低声道:“必然不至败北,突厥建制已散乱不堪,只要不让其聚拢大股兵力就行,六千骑兵,尽是精锐,冲阵犀利,军械充足。” 凑过来的薛万均补充道:“数百骑兵,足以击溃两千突厥。” 一直沉默的苏定方突然开口,“若是如此,不如分兵。” 张公瑾眼睛一亮,“不错,此刻分兵,正是取胜之策!” 李善深吸了口气,感受着空气中的血腥味儿,转头吩咐道:“铠甲,马槊,再去给孤挑选一匹好马!” 一刻钟后,滚滚黄沙再起,六千唐骑陆续从用突厥人尸首垒成的京观边驰过,向西北方向追杀而去。 第六百三十六章 追击(上) 冷兵器时代,骑兵对阵,追杀总是最容易的,杀伤力最强的,自身折损最小的,战果也是最大的。 在追击过程中,其实双方各有优势,突厥骑术高明,而且能四散奔逃,逃亡的成功率会比较高。 但如此一来,没了建制,突厥就无法和唐军交锋,而唐军战力强劲,数百骑兵,足以击破千余,甚至数千骑兵。 所以,现在关键是,不能让突厥从容聚集起来,必须将其驱赶打散,而突厥没有明确目的性的四散也让唐军失去明显的追杀路线,这也是苏定方建议分兵的主要原因。 但大体的路线是清晰的,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