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436节 (第1/7页)
今天拖延的太久了,早就准备好的廊下食都凉了,朝臣们纷纷拥拥的走出承天门,承天门大街上人头耸动。 “噢噢,安德郡公。”李善与一位约莫三十岁出头的中年人打着招呼,“前几日在平阳公主府碰见了令郎,小小年纪就好文采呢。” 这位中年人是中书令杨恭仁最小的弟弟杨师道,在李道宗之前出任灵州总管,数败突厥,去年初调回长安,出任吏部侍郎。 “邯郸王过誉了。”杨师道笑吟吟道:“若论文才,何人能与足下相较?” 虽然曾经闹出过齐王妃杨氏与朱氏的破事,但因为李善在朝中地位的晋升,以及李善与杨恭仁长子杨思谊的交情,所以两家关系相当不错。 在诸位宰辅中,对李善最为友善的是门下侍中陈叔达,其次就是中书令杨恭仁。 “各有所长。”正巧在一旁的温彦博笑道:“怀仁需推敲,而景猷有捷才。” 几人都笑了起来,李善推敲的名声早就流传开了……如果让他即刻吟诗,那是肯定不行的,现在坊间都传闻,邯郸作诗,若不适意,宁可焚毁也不流于外间,所以现世的诗作无不惊艳。 而杨师道心思敏捷,每每宴饮之际,几乎是提笔立就,为人称道。 “待得大郎略长,倒是要请邯郸授艺。”杨师道啧啧道:“文武双全者多矣,如足下这般,实在罕见。” “过誉了,过誉了。”李善苦笑连连,心里却在吐槽,你那个儿子……还是算了吧! 其实李善刚刚穿越而来不久的时候就见过杨师道的儿子,那是武德五年的元宵节,不少贵妇来东山寺上香……主要是被各式灯笼以及灯谜引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