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363节 (第1/7页)
房玄龄补充道:“永康县公擅用兵,坐镇雁门,必失朔州不失。” “怀仁倒是有自知之明。”凌敬嗤笑道:“虽说屡屡立功,也曾上阵,但论领兵择机……” “凌公太过苛刻。”李世民笑道:“怀仁至今尚未加冠呢。” 李善本人并不擅用兵,对军中事务、战场走向也只是以大势论之,不能亲掌,这是李世民等人都知晓的。 但凌敬觉得李善是在藏拙,毕竟这厮的略懂略懂的先例太多了……更关键的是直接对标,很多人都觉得李善和李世民有点像。 同样是尚未加冠之时,就屡立大功,力挽狂澜,虽然李善怀仁举义,处事温和,但到了关键时刻,从来不避人后,锋芒毕露,和李世民的确有相似之处。 而且他们也知晓,在与父亲的关系中,李善和李世民也有相似之处。 但在凌敬想来,秦王李世民能在军中有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亲自领兵,甚至只身犯险的屡次作死……李善如此藏拙,无非是不想抢了李世民的风头。 这种心理状态非常微妙。 但可惜这次凌敬猜错了,李善真的没有藏拙,而且张公瑾、张士贵都在密信中或有意或无意的提到了这一点。 “按照路程算,如今永康县公应该快抵达陕东道,不知是走飞狐口还是太行径。”房玄龄随口道:“若是飞狐口,约莫要迟几日,但无论如何,五月中旬,怀仁应该回长安了。” 走飞狐口,那就是走河北这条路,再从定州飞狐口入蔚州,转而南下抵达代州,走太行径那就是直接入河东,不过前一条路能走水路,后一条路大都是步行。 房玄龄笑道:“不知宗正少卿……凌公,怀仁如何思量?” “虽得陛下重新列入宗室,册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