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375节 (第1/7页)
顿了顿,凌敬补充道:“适才得报,临济县公阚棱随永康县公李药师急行北上,按路程算,应该已经抵黄河左右。” 凌敬点点头,他也认识阚棱,去年招抚苑君璋,阚棱随李善往马邑一行,之后被调往江淮平定战乱,据说颇有战功。 李善对杜伏威有恩,此番或许有所回报。 凌敬瞄了眼崔信,他知道这位对江淮内幕一无所知。 不是阚棱要随李靖北上,而是李靖携阚棱北上。 第五百九十八章 立场 此次江淮之乱,看似只是诬告赵郡王李孝恭谋反,但实际上内幕重重。 从某种角度来说,总领扬州大都督府的是赵郡王李孝恭,还是秦王李世民或者齐王李元吉,都没什么本质区别。 诬告谋反未必会有,但冲突是肯定的。 因为这是南北世家的一次冲突,阚棱一不小心也被卷了进去。 李靖携其北上,一方面是阚棱熟悉朔州,毕竟李靖离开朔州已经很多年了,另一方面也是调走江淮如今威望最高的军方大将,使江淮不再生变。 之前天策府诸多幕僚都判断,赵郡王李孝恭意图谋反很可能是诬告,在仔细查证之后,确定了这个判断的正确性。 李孝恭领扬州大都督府,手掌半个天下,位高权重,难免有些骄横,与江南世族多有冲突。 特别是朝中先后设东南道形台、扬州大都督府,李孝恭多次拒绝了江南世家子弟的入仕。 南北的冲突主要就体现在这儿,隋唐均是以北统南,北方世家门阀入仕轻松的很,在朝中、地方均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而江南世家在这方面极为弱势,一直寄希望能改变这种现状。 所以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