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375节 (第4/7页)
在这时候,一个清脆而娇柔的女声响起,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断然道:“叔母所言极是,李郎君不仅必能安然而归,更能凯旋而归。” 在父母、未来夫婿的好友以及未来婆婆的注视下,才十三岁的崔十一娘虽小脸绯红,但身姿挺拔,侃侃而谈。 “月余前,李郎君来信,提及顾集镇寨堡诸事。”崔十一娘语气坚定,“虽是初初设寨,却坚固异常,内存大量粮草、军械,又有名将张士贵驻守。” 顿了顿,崔十一娘加重了语气,“李郎君怀仁举义,军民均愿效死,更何况身边亲卫。” “听闻仅仅此次北上青壮就多达数百,李郎君身边亲卫多达近千骑,出塞巡视,必然亲卫环绕。” “顾集镇不缺粮草,不缺军械,依城而守,就算突厥大军围攻,也难以破城而入。” “若是突厥难破雁门关,劫掠河东,必然粮草不济,绝难久困顾集镇……” 随着崔十一娘有条理的讲述,朱氏、张氏脸上的神色渐渐缓和下来,崔信用崭新的目光打量着这个被自己宠爱十余年的独女。 “有妻若此,夫复何求?”朱氏拉着崔十一娘的小手,“吾儿有幸,吾儿有幸。” 在未婚夫陷入绝境的时刻,这位出身清河崔氏的嫡女没有如寻常女子一般陷入混乱的思绪中,而是坚定的选择了立场。 只是选择立场也就罢了,关键是崔十一娘条理清晰的分析局势,这就不是普通世家女能做到的了。 当然,对于朱氏而言,在如今的情况下,立场更加重要。 屋内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唯独站在门外的凌敬目光复杂,身为天策府幕僚群最核心的一员,他在和李世民、杜如晦诸多商谈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